原告石-勇訴被告郭-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原告于2012年10月1日出借被告人民幣90000元,約定三年內分期還清,至2014年4月還款時間過去大半,被告分文未付,故起訴要求被告還款。而被告辯解,雙方約定是三年內分期還清借款,而現在三年時間未屆滿,不同意還款,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分歧】
對本案如何處理存在以下不同觀點:
觀點一認為,雙方約定三年內付清借款,故應當自2015年10月1日前還清借款,現在雙方約定的還款時間未到,故應當駁回原告的起訴。
觀點二認為,原、被告約定三年內分期還清借款,三年內具體怎么還款,沒有約定,屬約定不明,故應當參照交易習慣處理,90000元三年內付清,即應當每年償還30000元,至起訴時止已過一年半,因此應當判決被告返還一年半的欠款45000元。
觀點三認為,原、被告盡管約定三年內分期還清借款,但是具體如何分期返還借款及每次返還多少均未約定,按照交易習慣也不好確定,屬于對履行期限不明,故原告作為債權人可以隨時主張返還借款,但應當給予被告合理的還款時間。
觀點四認為,原告享有不安抗辯權,雙方約定三年內還清借款,但還款時間過去大半,被告分文未付,原告有理由認為被告有逃避債務的故意,可以向被告主張債權,但還款日期只能計算到起訴之日止。
觀點五認為,被告至起訴之日止分文未付,可以認定為預期違約;應當向原告釋明,是否要求解除原、被告的借款合同,如果原告要求解除合同,則應在解除合同的同時,判決被告全額返還借款90000元。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上述案例時有發生,如果按照觀點一處理的話,雙方約定三年內還清借款,因為三年的還款期限未屆滿,則原告不能起訴。這種處理方式有機械適用法律之嫌,對原告來說,待三年期限之后才能起訴,那么與約定三年后還清借款則無什么區別,剝奪了原告的訴權,也不利于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觀點二的主要依據是交易習慣,但什么是交易習慣,交易習慣具體是怎么樣的,是很難有證據證實的,主要的憑據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但筆者認為在能夠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的問題,不宜以交易習慣作為說理的依據,交易習慣應當作為法官最后的一種選擇。觀點四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不安抗辯權的理解產生偏差,享有不安抗辯權者是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
《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約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可見,不安抗辯權的行使發生在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而且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尚未履行完畢。就本案而言,原告已經交付了90000元借款給被告,其義務已履行完畢,不存在中止履行之說;此外,原告也無證據證實有中止履行的四種情形之一,故觀點四的處理方式亦不妥。就觀點五而言,它應用的是《合同法》第九十條第(四)項規定的法定解除合同,即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本案中,不能輕易認定被告遲延履行債務,畢竟雙方約定的還款期限尚未屆滿,也不能認定被告目前就存在違約行為致使原告借款的目的不能實現。而且需要法官進行相關釋明,征詢原告的意見是否要求解除合同,就這一點也有越位之嫌。
觀點三的處理意見比較妥當,盡管原、被告約定三年內分期還清該款,但是沒有明確約定具體分期還款時間及還款金額,應當屬于《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四)項規定的對履行期限約定不明確。這里的履行期限應當作擴大解釋,沒有對三年內如何分期還款,亦屬于對履行期限約定不明確,不能光盯著“三年內”,認為確定了三年就屬于明確了履行期限。但判決被告具體還款日期,應當按照雙方約定的三年內付清,即于2015年10月1日前還清借款90000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鼻子整容失敗怎么鑒定傷殘
2020-11-07父母和子女能簽訂贍養協議嗎
2021-03-22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遺失物招領公告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3-20有限合伙人如何轉讓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
2020-11-27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傷殘退役軍人的撫恤金如何發放
2021-02-18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挖沙子犯法嗎
2021-01-06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