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徇私枉法罪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區別有哪些?
1.主體不同:前罪是特殊主體,后罪是一般主體;
2.客體不同:前罪為瀆職犯罪,后罪為妨礙司法類犯罪;
3.方法不同:前罪是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以包庇,后罪是用通風報信或提供便利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七條,【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有查禁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徇私枉法罪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的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對明知是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其他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責任為目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
(2)對明知是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實事、違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
(3)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較輕的追訴,或者使罪輕的人受較重的追訴的;
(4)在立案后,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應當采取強制措施而不采取強制措施,或者雖然采取強制措施,但中斷偵查或者超過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實際放任不管,以及違法撤銷、變更強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際脫離司法機關偵控的;
(5)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枉法判決、裁定,即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輕判、輕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綜合上面所說的,徇私枉法罪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都是屬于明知在犯罪的情況下還做出不合法的事情,這兩種行為同樣會承擔刑事的責任,但對于兩種是屬于不同的犯罪情節,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辦理。
徇私枉法罪的行為有哪些
徇私枉法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徇私枉法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中過錯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06茂名市有評殘嗎
2021-03-08離婚后才發現原配偶在未離婚時有重婚行為怎么辦
2021-01-04公司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8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合同尾款收不回怎么辦
2021-02-21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