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在訴訟中的勝訴權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間指權利的法定存續期間。除斥期間經過所發生的法律后果是權利消滅。除斥期間為不變期間,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問題。訴訟時效主要適用于各種財產性質的請求權。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法律、法規對索賠時間和對產品質量等提出異議的時間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有:普通訴訟時效,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特別訴訟時效,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指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普通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的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中斷可以數次發生,但要受到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的限制。
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指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權利人因有正當理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把法定時效期間予以延長。普通訴訟時效、特別訴訟時效和二十年的最長訴訟時效都適用關于延長的規定。
二、期限
在民法上,時間可分為期限與期日。期限,是指由某一時期繼續達到另一時期的時間。期日,是指某個不可分割的固定的時間點。期限在性質上屬于事件而不屬于行為。依民事主體對期限有無選擇權,期限的類型包括:約定期限、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依據《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我國期限的計算方法如下:
(一)期限的起點
按小時計算的,期限從“規定時開始計算”。按日、月或年計算的,期限從“下一天開始計算,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即次日為期限的起點。
(二)期限的終點
“期限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時間為24時。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如果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天。
民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均包括本數在內;“不滿”、“以外”則不包括本數在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16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爺爺是否有權利把房子贈予孫子
2020-12-22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劃撥土地轉讓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2020-11-27離婚時裝修款如何補償,離婚時拆遷補償款如何分割
2020-11-26父母房子拆遷后換成兒子名字要交契稅嗎
2021-03-21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和標準是什么
2021-01-10常州無證房屋拆遷有何補償
2021-02-08沒有土地證的養殖場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5最有效的拆遷維權方法是什么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