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對犯罪預備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刑法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1、下列行為屬于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的行為:
(1)準備用以殺傷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購買匕首、尋找棍棒、繩索等;
(2)準備用以排除犯罪障礙的器械物品的,如準備斧頭砸門,準備鋸錯撬鎖等;
(3)準備用以到達或逃離現場的交通工具的;
(4)準備用以接近犯罪對象的工具的,如準備翻墻用的梯子。
2、下列行為屬于為了犯罪創造其它便利條件的行為:
(1)事先踩點,調查犯罪現場,調查被害人行蹤等;
(2)到達現場等候被害人的到來;
(3)勾結、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
三、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綜上所述,犯罪預備通常不會造成實際損害后果,犯罪分子在準備過程中,因為一些因素最終放棄,對于預備犯,刑事處罰原則是從輕或者免除,檢察院起訴到法院,人民法院會根據既遂的量刑標準,從輕處罰,一般都不會判太重。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傷殘等級怎么劃分,傷殘等級劃分有什么依據
2021-03-23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民事調解強制執行可以申訴嗎
2021-02-02物業收取電損費合理嗎
2020-12-04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