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guī)定犯罪中止判刑么?
我國現(xiàn)行刑法第24條第1款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
(二)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
(三)犯罪中止必須發(fā)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fā)生在犯罪過程之外。
(四)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
根據(jù)《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即對中止犯的處罰是:
(一) 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
(二) 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特別提示犯罪未遂與其的區(qū)別: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動地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行為。既然都中止了,那還是犯罪嗎?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是犯罪的一種形態(tài)類型。犯罪中止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xù)犯罪和實現(xiàn)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xù)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行為。
犯罪中止雖然有效停止了犯罪行為,沒有造成受害人相關實際損傷。但是在其籌備犯罪過程之中還是觸犯到了國家的刑法。所以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還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但是相對而言,法院會根據(jù)其所犯事實的法律規(guī)定量刑對其酌情進行主處理。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如何區(qū)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事實收養(yǎng)關系的法律規(guī)定
2021-01-03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涉外企業(yè)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投保協(xié)議
2021-02-27保障房土地出讓金要怎么交
2021-01-29出讓土地轉讓條件有哪些
2021-02-25農村開荒地能不能流轉
2020-12-14房屋拆遷,拆遷獎勵的意義是什么
2020-12-07安慶市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情況是怎樣的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