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規定犯罪預備判實刑嗎?
犯罪預備也有可能判實刑,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有: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二、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可見,如果犯罪嫌疑人被認定為是犯罪預備階段,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壞的情況下是可能不會被判實刑的。但最終會不會被判實刑,這要由司法機關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認定,畢竟法律上也并沒有規定,只要是犯罪預備階段就絕對不能被判處實刑。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專利法對專利權人做了哪些限制
2020-12-11適用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4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工傷事故多久終止合同
2021-03-11怎么續訂勞動合同
2020-12-25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辭退書怎么寫
2020-11-19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人身保險一般期限長嗎
2020-12-01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