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得最多的應該就是老賴了吧,許多老賴欠錢不還,就算是法院判決執行,也因為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老賴們的種種無理阻撓而就此作罷。針對這一點,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最新條例,八種情形構成拒執罪,那么具體是哪八種情形呢?
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57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兩個司法解釋,并決定自7月22日起正式施行。
八種情形構成拒執罪
拒執罪全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刑法》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但是“情節嚴重”規定不具體,在實踐中不好操作,這次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對此進行了明確:
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不執行行為,經采取罰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后仍拒不執行的;
偽造、毀滅有關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證據,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他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妨礙人民法院查明被執行人財產情況,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拒不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票證或者拒不遷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與他人串通,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虛假和解等方式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執行人員進入執行現場或者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對執行人員進行侮辱、圍攻、扣押、毆打,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以及執行公務證件,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
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致使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在最高法院的嚴格規定下,阻攔法院執行判決的情形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這對作為老賴的被執行人來說是一種約束,也是對法律訴訟的一方的一個利益保障,當然,這更是申明了司法的權威性。最新司法解釋注明,八種情形構成拒執罪,希望大家了解清楚,不要知法犯法。
拒執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有哪些?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要求員工加班是否可以投訴
2020-12-30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2021-02-07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無效商標可以加盟嗎
2020-11-24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商標糾紛中的級別管轄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13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中國的保險法律制度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