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司法實踐,我們可以知道犯罪主體有自然人和單位兩種,其中,自然人是犯罪主體的比例是比較大的。我國最新頒發的民法總則,根據人的年齡,將公民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那么,自然人犯罪主體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一、什么是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二、自然人犯罪主體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犯罪主體是不限制年齡的,故而自然人的犯罪主體不一定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三、犯罪主體有哪些?
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一)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智力發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以上規定體現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二)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刑法第30條之規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此種說法是錯誤的,自然人是犯罪主體時,其犯罪主體具體可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至于五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實施犯罪行為后,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商標權人為自然人是什么意思?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嫖娼構成犯罪嗎?嫖娼被抓 如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最多不能超過幾年
2021-01-23如何處理股東權益糾紛
2020-12-18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如何確定立遺囑人是否有遺囑能力
2021-03-11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保險費的實質是什么
2021-02-18荒山承包年限
2020-11-07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拆遷可以強制斷水斷電嗎
2020-12-15舊房在拆遷時會進行折舊嗎,折舊率怎么算
2021-03-07拆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30低保戶拆遷有補償嗎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