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刑事犯罪的主體比較復雜,比如在一些經濟類犯罪中,一些大案要案都是單位犯罪引起的。在刑法里面,有很多罪名牽扯到單位犯罪,為了更好的打擊單位犯罪,最高法出臺過有關司法解釋。那么,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下面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 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單位犯罪與共同犯罪的區別主要有哪些方面?
1、時間
產生犯意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單位犯罪中,犯意只能產生于犯罪行為實施以前。這是因為,單位犯罪總是在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單位負責人決定之后才去實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產生之后才去實施。共同犯罪中,犯意產生的時間是較為隨意的,既可以是在實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實施犯罪過程中。
2、種類
犯意的種類不同。單位犯罪中的行為人在主觀上表現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既可以都表現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現為直接故意,有的表現為間接故意,還可以都表現為間接故意。
3、主體
承載犯意的最終主體不同。單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犯意外,還存在一個單位犯意,并且最終是以單位整體犯意來追究的,即在單位犯罪中,犯罪活動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個人意志要通過單位的意志表現出來。共同犯罪中,除了各個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動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義實施的,不存在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犯罪的情況,即使是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的,也不能代表該單位的意志。這是區分單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個重要標準。
由此可見,根據最高法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單位犯罪中的主體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如果自然人盜用單位公章等進行犯罪,則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對于單位犯罪的處罰,法院可以對單位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同時,單位直接負責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將面臨判刑的后果。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的解除
2020-12-10房租合同終止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11房屋租賃協議中的押金
2021-01-26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多久內有效
2021-03-25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1-01-21簽訂婚前協議書的注意事項
2020-12-25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食物中毒屬于意外險嗎,可以理賠嗎
2020-11-30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