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當中,當大家遇到一些天災人禍的時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可能會采取緊急避險。但是在某種情況下,因為自己的緊急避險,也會給單位或者公司帶來一些損失,所以說為了解決這種民事糾紛,其實我國對于緊急避險也是有著法律條文進行約束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
一、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
1、構成要件:
①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者社會公共財產遭受正在發生的“急迫危險”。
②具有“避險目的”。即避險人主觀上是為了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公共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采取避險行動。
③避險行為具有“必要性”。
④避險行為具有“相當性”。緊急避險行為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一般指所加于他人的實際損害,不超過所避免的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
2、緊急避險的法律效果:
(1)因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限度,構成“避險不當”。由緊急避險人 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2)避險適當的,因避險造成的損害按照以下規則承擔:
①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賠償責任。引起險情的人是否具有過錯,在所不問。
②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又受益人適當補償。
二、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129條 緊急避險
第一百二十九條【緊急避險】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相關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 法(辦)發〔1988〕6號)
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某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以上資料就是小編針對,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的詳細介紹。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出,因為緊急避險而造成一定損失的情況下,由引起險情情況的人進行承擔損失。但是如果是因為自然災害導致大家進行緊急避險的話,對所造成的損失是不予承擔的。緊急避險也是為了進行自我保護,在法律當中是受法律保護的。
緊急避險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認定事故責任?
緊急避險交通事故判決書
民事糾紛怎么處理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放別人輪胎氣構成犯罪嗎
2021-01-14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2-14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什么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