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犯罪未遂一樣,犯罪中止也屬于犯罪形態中的一種,且同是出現在犯罪開始實行階段。犯罪中止是因行為人自身意志的原因而導致犯罪行為沒有完成的,但即使是這樣也還是會對行為人進行刑事處罰。那么犯罪中止的刑事責任是怎樣的呢?
一、犯罪中止的形式責任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由此看出,我國采取了必免減制。所以,是否造成損害是對中止犯予以免除處罰和減輕處罰的依據。
(1)我國刑法對中止犯的處罰原則是“應當“即必須免除或者減輕處罰,而且對于中止犯處理時要先考慮損害結果。既不能與既遂犯同樣處理,也不能比照既逐犯從輕處理。
(2)對于中止犯的處罰,應同時引用刑法總則第24條和刑法分則有關具體的條文,在罪名上應對中止形態有所體現。
(3)對中止犯的從寬處罰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掌握。
(4)中止者所欲實施或剛著手實施的犯罪危害較輕,符合《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的,應依法不認為是犯罪。
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動中止犯罪的行為。應當視情況區別對待:
(一)在簡單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實行犯,共犯中有一人決定中止后,然后極力勸說其他人放棄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勸告,放棄本來可以繼續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不成立;如果一人中止,雖然阻止或者他人但未能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由于不具備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作為中止犯認定,只能在量刑時酌輕。不過有一種情況,如果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斷自己先前行為與犯罪的聯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來發生危害結果,仍然可以認定為中止。
(二)在復雜共同犯罪中,實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應認定為未遂的教唆;幫助犯有一定的從屬性,實行犯中止犯罪,幫助犯不知道,對其應按照犯罪預備認定,反過來,教唆犯、幫助犯要中止犯罪,對教唆犯來講,必須阻止實行犯實施犯罪,使實行犯打消犯罪的念頭,才構成中止,而幫助犯應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自己的幫助行為對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
(三)中止犯如果向有關機關報告,司法機關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應認定為中止。
綜合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犯罪中止理解和認定的難度,隨著刑法學理解研究的深入以及司法實踐的總結完善,相信對犯罪中止的模糊認識最終會消除。
想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須要自動放棄犯罪或有效犯罪結果的發生,不然對該行為人不能以犯罪中止進行處罰。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處罰比較起來,當然是犯罪中止的處罰比較輕。本篇文章由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編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刑事犯罪偵查終結后的處理情況有哪些
共同犯罪刑事責任怎樣認定
單位犯罪刑事責任怎么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與訴訟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1-04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房屋抵押貸款核對哪些信息
2021-01-15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醉駕行政拘留7天可以探視嗎
2021-01-28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遺囑繼承的有效要求有哪些
2021-02-16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房改集資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1-17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