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可以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相約自殺
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致人自殺
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fā)生。對此,應區(qū)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shù)幕蛑皇且话沐e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jié)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jié)。
逼迫、誘騙他人自殺
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鍵應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huán)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教唆、幫助他人自殺
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根據(jù)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tài)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整形美容失敗可否要求醫(yī)療損害賠償
2020-12-02網(wǎng)絡著作權與傳統(tǒng)著作權有什么區(qū)別
2021-02-14財產(chǎn)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jiān)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zhí)行
2021-02-26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廣東省工傷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標準
2020-12-13企業(yè)承包與租賃合同區(qū)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車輛過戶手續(xù)是什么
2021-03-14勞動關系轉移手續(xù)
2020-12-28公司申請破產(chǎn)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需要多久
2021-02-22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責任準備金
2020-11-24承包合同約定安全事故由一方承擔是否有效
2021-03-25非經(jīng)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