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那么經濟補償金應該給多少?法律對經濟補償金支付有什么規定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上述問題。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并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勞動法是怎樣規定辭退臨時工補償的
勞動法對辭退孕婦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人格權賠償方法有什么
2020-11-16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8如何判斷股權受讓人的“善意”與“惡意” 及評判配偶單方轉讓股權的效力
2021-01-29認繳出資能否質押
2020-12-12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民事案件延長審限的適用情形
2021-02-24事實婚姻一方死亡另一方有權取得死亡撫恤金嗎
2021-01-27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合同尾款收不回怎么辦
2021-02-21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