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在什么時候不負刑事責任
目前我國刑事責任能力主要分為三級:
(1)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3)無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又對這三級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
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精神病人類別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并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病”并不是免罪金牌。雖然有些人是精神病人,但是其在實施犯罪的時候,精神狀態是正常的,并非處于發病的狀況下,那么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只有在犯罪的時候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其才不需要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責任怎么承擔
刑事訴訟法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程序有哪些
精神障礙者怎樣進行刑事責任能力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起訴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2-04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抵押擔保合同
2021-02-18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