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緩刑執行完畢再審的情況有哪些?
緩刑執行完畢再審的情況有:檢察院抗訴;出現新的犯罪證據;犯罪事實認定錯誤的情況下可以再審。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不同的啟動再審的部門也反映了當事人有不同的申訴救濟途徑,當事人不僅僅可以到中級人民法院反映訴求,也可以到省高院、檢察院進行申訴。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再審的特點是:
1、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或本院院長;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提起再審的客體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或第二審案件的判決或裁定。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中提起再審的時間是判決或裁定生效以后六個月內提出;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我國刑事訴訟中再審期限一般可以在在刑罰執行完畢后兩年內提出,但滿足特定條件(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或者原審被告人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或者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即使在刑罰執行完畢兩年之后提出,人民法院仍需受理。
二、對再審制度的規定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規定審判監督程序,即法定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基于法律賦予的審判監督權,對有錯誤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提起再行審理。因為審判監督程序是以審判監督權為基礎的,因此,一般對提起的期限不作強制性規定,對提起再審的條件和理由等也只作原則性規定。
另一類是基于當事人訴權的再審,即當事人不服已經生效的裁判,向再審法院提起再審之訴,再審法院對案件再行審理。各國一般對再審的條件和理由、再審的范圍以及提起再審的期限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再審的司法性質以及目的,一般是對有疑義的訴訟案件進行處理,因此,即使緩刑已經執行完畢,也可以根據犯罪事實的認定情況進行再審,目的在于保證司法的公平正義。當事人對再審的情況應當積極配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司法機關對法律適用進行重新認定。
提起再審程序的程序是怎樣的
民事再審申請書要提交幾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申訴和再審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的房子國家怎么征收
2021-03-15欺騙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2021-03-06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企業發生重大變故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1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投保人投保后須知及注意事項
2021-01-06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怎么確認土地承包合同內容法的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