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回避
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等情形時,就需要進行回避。
第四十四條?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刑事回避制度的分類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刑事回避制度可分為多種類型:
(1)、根據回避適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司法人員回避制度與非司法人員回避制度。司法人員回避制度指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其它特殊關系的司法人員,不得參與該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非司法人員回避制度指鑒定人、書記員等人如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其它特殊關系的,不得參與本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
(2)、根據回避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偵查、檢察、審判等人員發現自己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提出不參加該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申請回避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本案的辦案人員或其他訴訟參與人具有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之一的,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不參加或退出本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指令回避指應當回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有關組織或個人一經發現應當決定其回避的訴訟制度。
(3)、根據回避理由的不同,可分為有因回避制度和無因回避制度。顧名思義,有因回避制度是一種附理由的回避制度,該制度要求訴訟各方提出回避申請時,必須說明理由,由有關組織或個人進行裁決,該項申請被同意后,被申請者則不得參與或退出該案的訴訟活動;無因回避制度則是一種不附理由的回避制度,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回避申請,該回避申請就必須被接受,被申請人就應回避。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等情形時,就需要進行回避。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決定和股東會決議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小產權房獨家代理合同有效嗎
2021-03-05公司部門解散把員工調崗合法嗎
2020-12-22質押登記是否可以過后補充登記
2021-03-10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父親自己寫的子女分割財產有效嗎
2020-12-23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合同全部是格式條款嗎
2021-01-02事故保險理賠的流程有哪些
2021-03-18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