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援助對象的案由有哪些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請求國家賠償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二、刑事訴訟中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3、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4、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如果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三、法律援助的途徑有哪些
1、法院指定
法院指定主要是指在刑事案件中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人,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公訴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
(2)被告人為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的,如果沒有指定辯護人,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其他殘疾人和老年人為被告而因經濟困難無力聘請律師的,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律師。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律師。
(4)法院認為案情重大,需要進行辯護的,法院也應當為被告人指定辯護人。
建設法治社會,法治政府要先行,隊伍是關鍵。用法治政府來推動社會法治化,這需要廣大公職人員具有整體法治素養,特別是領導干部和執紀執法從業人員。要用法治思維方式產生的公務言行孜孜引導群眾,嚴謹地對待處置利益訴求個體或群體,不讓他們產生任何與政策法規相左的歧意,引導他們搜索尋找與政策法規相符的理由和條件;對符合條件要及時辦理兌現,堅決防止“不鬧不解決”的被動行為,防止無理取鬧不良發酵。以有效的法治行為告誡民眾,所有矛盾糾紛和正當訴求都有正當渠道;時刻注重引導民眾按照法治思維方式和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認識社會問題、解決利益訴求,從而達到民眾對法律的敬畏。
最后,如果我們需由法律援助中心補償部分費用,法律援助中心應該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核定,并且向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所在的法律服務機構支付。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P2P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什么
2021-02-23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如何確定
2021-03-14醫療糾紛二審多長時間
2021-03-15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可以委托醫護人員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嗎
2021-01-12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