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該還是羈押拘留,二者有什么區別?
羈押拘留二者的區別在于:拘留是在未批準逮捕以前,在法定的條件下,對需要進行偵查的人犯采取的一種緊急措施,而且只有公安機關才能行使拘留。羈押則是在人民法院決定逮捕或者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并且實施逮捕以后把人犯羈押起來。執行逮捕的機關,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可以在逮捕人犯后實施羈押。
二、哪些情形可以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三、羈押的概念是什么
又稱拘押。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對被拘留或逮捕的人犯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狀態。中國歷代封建法律都有羈押犯人或知情人的規定。《明律·刑律、斷獄》規定,不僅可以羈押被告人,也可以羈押刑事案件的告訴人,被告未服罪、案情未弄清楚以前,不許放回告訴人。同時,歷代封建法律都嚴格規定審限和羈押期限,秦《司空律》規定,對羈押的囚犯久不審訊,“大嗇夫、丞及官嗇夫有罪。”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羈押對象是被拘留或被逮捕的人犯。羈押的意義,在于防止人犯或犯罪嫌疑分子逃跑、自殺、串供、毀滅證據或繼續進行犯罪活動,保證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
我國刑事訴論法規定,對被告人在偵查中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案件,可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1個月。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或免于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案件可延長半個月。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管理后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能超過1個半月。第二審人民法院對管理的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1個月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
犯罪嫌疑人在被主抓到后如果沒有得到最后的審判結果那么會先被拘留起來,接受公安機關的審判或者等待法院的傳喚,只有公安機關才能行使這項權利。當判決結果出來后就會根據犯罪嫌疑人的罪責對其進行拘留,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機關都可以行使這項權利。
如果肇事逃逸司法拘留嗎?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刑事拘留最長期限是多久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領取結婚證但爽約不出席婚禮巨額彩禮如何歸屬
2021-01-21裝修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3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未約定保證方式債權人直接找保證人還款合法嗎
2021-02-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單方事故替換駕駛員算騙保嗎
2020-12-05什么是非婚生子
2021-02-12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費
2021-03-26交通事故訴訟請求怎么寫
2021-01-16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