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1月1日生效實施的《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根據該條規定,當初的產品缺陷責任應叫產品質量責任,只要生產者生產的產品或銷售者出售的產品符合有關質量標準,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即不用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對于符合有關產品質量標準卻仍然存在缺陷導致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留下法律適用的空白。
在1988年1月26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規定:“消費者、用戶因為使用質量不合格的產品造成本人或者第三人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制造者或者銷售者要求賠償。因此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管轄。運輸者和倉儲者對產品質量負有責任,制造者或者銷售者請求賠償損失的,可以另案處理,也可以將運輸者和倉儲者列為第三人,一并處理”。該規定明確了產品運輸者、倉儲者對產品質量負有責任的可以并案處理,簡化追償程序,節約了追償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賠償權利人同時向生產者和銷售者追償的權利,賠償權利人只能選擇向生產者或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對于符合有關產品質量標準卻仍然存在缺陷導致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法律適用的空白仍然沒有解決。
在1993年2月22日發布的《產品質量法》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產品缺陷責任,不再以產品是否符合有關質量標準為承擔責任要件,但該法第三十條確定了對銷售者適用過錯規歸責原則。2000年7月8日《產品質量法》作出了修改,修改后的《產品質量法》在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作出了相同的規定。1993年10月3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了與《產品質量法》基本一致的規定。
本文在假定產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前提下,筆者根據自己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的觀點和感知就產品缺陷責任的責任主體和責任承擔和舉證問題作一簡要闡述,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什么產品缺陷
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合理的危險(含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標準的危險)不構成產品缺陷,合理危險導致人身財產損害,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是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如電可以觸死人、農藥可以毒死人、藥品的無法避免的副作用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人員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2重婚案件受害人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訴嗎
2021-03-11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
2021-03-08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條件
2020-12-29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