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后批捕后是不是要被收監
這種情形會被送入看守所,而不是收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七十九條規定,“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可見,強制措施一般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
拘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其到案的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方法。
取保候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監視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拘留: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
逮捕: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一種,在一定時間內剝奪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場所予以羈押的強制措施。
所以,監視居住后批捕后,會在看守所內關押,而不是收監。
二、逮捕的批準機關是什么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即逮捕的批準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
收監是一種收押入監的活動,是刑罰執行的開始。而在監視居住被依法批準逮捕之后,尚未經過法院的審判,這種情況下并不會涉及到刑罰,自然也就不存在收監的情況。但是在監視居住被批準逮捕之后,往往會被送入看守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限制其人身自由。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后還會判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客辦理居住證對房東的影響
2021-01-07徐**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0-12-23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如何提高理賠效率
2021-01-05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購買車險中商業車險怎么計算
2020-12-05保險合同的復效的意思是什么
2020-12-10保險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