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什么情況下解除
解除監視居住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1、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
2、犯罪嫌疑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
3、當事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辦案機關批準的。
二、監視居住解除的相關規定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 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 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應當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
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超過法定期限,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解除監視 居住要求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七日以內審查決定。經審查認為超過法定期限的,經檢察長批準后,解除監視居住;經審查未超過法定期限的,書面答復申請人。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監視居住的,負責執行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核實被監視居住人后,及時指定被監視居住人住處或者居所所在地派出所執行。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應當遵守的規定的,執行監視居住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告知原決定監視居住的機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出解除、變更監視居住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根據原決定機關的決定書解除監視居住。
需要解除監視居住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解除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機關、被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對于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要求公安機關解除強制措施的,公安機關應當釋放犯罪嫌疑人、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在解除了監視居住之后,也是有可能對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其他的刑事強制措施,比如刑事拘留、逮捕等等,所以監視居住被解除并不意味著之后就沒有事了,畢竟案件尚未經過法院的審理,也無法預知是否構成犯罪,應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后會不會收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教唆她人賣婬怎么判
2020-12-07一直被電話騷擾,報警是否能處理
2020-12-17行政賠償案件是否需要繳納案件受理費
2021-02-11警察在實習期的能不能給處分
2021-02-19勞動保障執法的主要方式有什么
2021-01-11質押股權孳息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8留置權人是否能取得所有權
2020-12-16如果抵押物沒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0-12-20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房產繼承糾紛的解決方法有什么
2021-02-12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