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擔保法的司法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以貸還貸”保證合同的保證人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新貸舊貸是同一保證人;第二種是舊貸為甲保證人,新貸為乙保證人;第三種是舊貸無保證人,新貸有保證人。
對于第一種情況的保證人,不論保證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主合同“以貸還貸”的事實,均應對新貸款承擔保證責任。這是因為新貸償還了舊貸,致使原來的貸款合同履行完畢,從而消滅了保證人對舊貸的保證責任,由保證人承擔新貸的保證責任,也是公平的,實質上并沒有加重保證人的風險責任。因此無論保證人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以貸還貸”的事實,均應對新貸承擔保證責任。
對于第二種情況,因新貸還了舊貸而使舊貸的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消滅,從結果上看是新貸的保證人承擔了舊貸的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第三種情況,舊貸無保證人,新貸有保證人,對債權人來說則由原來的無擔保貸款變成了有擔保貸款,對于保證人來說等于直接承擔了已經不能歸還貸款的保證責任。這兩種情況,不僅未征得保證人的同意,債權人與債務人串通實際變更主合同的貸款用途,而且保證人承擔新貸保證的可能是一筆無法償還的死債,讓保證人在這種情況下承擔保證責任,有違民法上的公平原則。對于后兩種情況的保證人,如果債權人沒有將以貸還貸的事實告知新貸的保證人,則顯系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惡意串通,欺騙保證人提供的擔保,這時的新貸保證人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對于債權人如何證明新貸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以貸還貸的事實,一是借款合同中的借款用途寫明“借新還舊”、“以貸還貸”、“轉貸”等,這足以證明保證人知道“以貸還貸”的事實。新貸的保證人在明知以貸還貸而自愿為其擔保,無論保證人是屬于上述哪種情況,保證人均不得主張免責。二是另外寫出該筆借款“以貸還貸”實際用途的說明,讓保證人在該說明上簽字蓋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事故鑒定有關的處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7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以及如何繳納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19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在什么情況下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0-12-10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