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批捕條件但不起訴的賠償是否存在
絕對不起訴是否給予刑事賠償的分歧緣于國家賠償法前后規定的沖突,應由立法解決。所謂“錯拘、錯捕”,應依據法律規定的拘留、逮捕條件進行判斷,不能以案件終結時是否作出有罪結論、是否查明確實存在犯罪事實為依據進行判斷。《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規定:“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由此可見,國家賠償法將“沒有犯罪事實”而被羈押作為重要的賠償條件,而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的案件在法律后果上均為無罪案件,對于曾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后,當事人申請賠償的,應否給予刑事賠償,是個爭議頗多的問題。下面筆者對三種不起訴的情況分別進行分析說明。
1.絕對不起訴。《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第三項規定:“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此處所指“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為原刑事訴訟法對絕對不起訴條件的規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已改為第十五條,內容沒有改變。關于絕對不起訴與刑事賠償,學界和實務界爭議的主要問題是:對于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的“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當事人被羈押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是否應給予賠償。
檢察機關一般認為應適用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不予賠償;法院一般認為,按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羈押應予賠償。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都有道理。我們把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聯系起來看,“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在刑法上是“不構成犯罪”,在刑事訴訟法上是“不追究刑事責任”,在國家賠償法上是“國家免責”。之所以產生分歧,是由于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前后不一致。該法第十五條關于錯拘、錯捕、錯判的賠償,規定以“無犯罪事實”為賠償條件。
國家有關部門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會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只要自己遵循有關的條例就可以積極有效的處理,但是此類問題的認定本身就會缺乏一定的法律約束,所以有關的 當事人需要在問題的處理中學會求助于有關人員 ,這樣自己的權益維護才會有基礎。
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情形分別是什么?
取保候審檢察院不起訴適用情形有哪些
教您如何打官司之交不起訴訟費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高空墜物事件一樓住戶負賠償責任嗎
2021-03-26孩子撫養權公證怎么做
2021-03-13審查起訴階段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師嗎
2021-03-16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如何對移送管轄權裁定提出復議
2021-01-22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什么是證據保全
2020-12-16土地確權后能否做擔保抵押
2020-12-02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