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捕的需要什么條件
逮捕,是指司法機關在一定時間內依法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羈押于一定場所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而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如果不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將侵害公民的人身權利。因此,對犯罪嫌疑人采用逮捕措施時,必須嚴格遵守逮捕的法定條件和程序。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規則的規定,逮捕的條件為: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所謂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二、逮捕后法院多久才判刑
逮捕至法院判決的時間問題沒有明確規定,但法院受理至判決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1、公安機關逮捕以后應當進行偵察,時間一般為2個月,但是最長可以達到7個月(重大疑難等情況)
2、交由檢察機關審查起訴1個月,可以延長半個月,可以交公安機關補充偵察2次,每次1個月,但不得退回補充偵察2次。
3、進入法院審理階段,一般為一個月,可以延長半個月,重大疑難再延長一個月。(簡易程序20天內審結。)
以上為一審程序
如果有一方對一審不服則需要進入二審程序。二審也是一般一個月,延長半個月,重大疑難再延長一個月。最后判決生效。
所以總共的最短時間為4個月,最長為15個半月。
逮捕雖然也是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一種,但卻是強度最大的一種,一般只能由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才能做出批準逮捕的決定,而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公安機關認為需要對嫌疑人進行逮捕的話,那么需要上報檢察院批準,而實際就由公安機關執行逮捕。
刑事拘留適用于哪些人?
刑事拘留期間可以取保候審嗎
刑事拘留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到期未續簽單位是否要支付雙倍工資
2021-03-16醫療糾紛從上訴到取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4承兌匯票丟失如何掛失
2021-01-13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配偶是法定監護人嗎
2021-01-14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