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非法監視居住怎么辦?
被非法監視居住的可以向當地檢察院申請法律監督、舉報
二、拓展知識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為了防止被告人逃避偵 查、起訴和審判,而限定其活動區域和住所,限制其行動自由的一種強制方 法。監視居住由當地公安派出所或由受委托的被告人所在單位執行,在執行 中,不能限制被告人在一定范圍內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是司法機關采取監視居住違法的,是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應依法 予以糾正,但國家不必承擔賠償責任。
因為對于侵犯人身自由權的賠償,是 對無罪而被羈押的公民的賠償,也就是說是以羈押為前提的。羈押是剝奪公 民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方法,包括拘留、逮捕、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無期 徒刑。監視居住只是在一定程序上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并未剝奪其人身 自由。所以即使無罪公民被違法監視居住的,也無權請求國家賠償。但是, 如果監視居住在實際執行中變相成為拘禁的,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5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包括申請監視居住)。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以下文字節選自陳光中 主編《刑事訴訟法》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18~219頁】
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監視居住意見書》,經辦案部門負責任審核后,由公安局局長、檢察院檢察長、法院院長批準,制作《監視居住決定書》和《執行居住通知書》。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對于法院和檢察院決定的監視居住,法院和檢察院應當將《監視居住決定書》和《執行監視居住通知書》及時送達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開始執行監視居住,應當向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監視居住決定書》,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簽名或蓋章,并告知被監視居住人應當遵守的法律規定以及違法法律規定應負的法律責任。
監視居住是一種防范的行為,一般都是由行政證據的,按照一定的法律流程辦理下來的,但是如果自己被居住監視的話,并且沒有行政證據的話,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個人可以相當低的公安機關或者是檢查機關進行舉報,還可以申請國家的賠償。
監視居住后還會逮捕嗎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的期限一般是多久,適用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法人有罪嗎
2021-01-21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單方進行傷殘鑒定法律承認嗎
2021-01-12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房產證上會有抵押信息嗎
2020-12-10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農用土地轉讓流程是什么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