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有什么條件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據《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60條及其他有關規定,取保候審的條件為: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較輕,沒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及其他妨礙訴訟順利進行的,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審時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且沒有逮捕必要時,應當采用取保候審。
3、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不宜羈押的,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審。
4、依法應當逮捕,但正在懷孕或者哺乳自己嬰兒的。具有此種情形,在逮捕前發現的,就不能決定逮捕;在逮捕后發現的,則應變更強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審方法。
當事人的情況不是患有嚴重疾病,可能不符合取保的條件,但最好請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二、怎么解除取保候審
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一)如果發現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或取保候審期間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
(二)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有權向作出取保候審決定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取保候審,有關機關經查證屬實的,應當解除取保候審。
(三)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經辦結的,原決定機關應當作出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并通知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
。執行取保候審的派出所應當指定專人負責對被取保候審人進行監督考察,并將取保候審的執行情況報告所屬縣級公安機關通知決定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所以取保候審人要遵守法律規定的義務。需要注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如變更成取保候審。
保釋是什么意思?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審時間最長是多久?
證據不足取保候審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客戶欠公司貨款格式怎樣寫
2021-02-08侵權間接損失賠不賠
2021-02-24深圳市工傷賠償標準
2021-03-18汽車按揭貸款還完后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5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