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離婚孩子歸對方,自己可以是監護人嗎
精神病人在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后,應協商確定監護人。如果協商不成,由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指定監護人。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親屬;(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同意的。沒有以上監護人的,應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關于指定監護,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項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也就是把近親屬以外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也列入指定范圍。從二者的效力來看,民法通則的效力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從常理來看,把指定范圍擴充到近親屬、朋友以外,不是很妥當,增加了近親屬以外的親戚、朋友不應有的負擔。當然,近親屬以外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在自愿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指定為監護人。
監護監護人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監護人一般可以是自己的親戚朋友,還可以是外祖母,祖母這些,不過對于精神病來說的確不適合作為孩子的監護人,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應該進行監護人轉讓。如果您還有其它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行政證據三性是什么
2021-03-16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幾個小時
2020-11-16離婚時有限公司股份怎么分 合伙企業股份怎么分
2021-02-23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沒能力給贍養費能執行嗎
2021-03-10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物件損害責任案中哪些免責事由是可以適用的
2020-12-04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