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保護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技術政策。
本技術政策是推動我國汽車產品報廢回收制度的建立的指導性文件,目的是指導汽車生產和銷售及相關企業啟動、開展并推動汽車產品報廢回收工作。國家將適時建立本政策中提出的有關制度,并在2010年之前陸續開始實施。
第二條本技術政策所稱汽車,是指《機動車及掛車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5089-2001)中規定的M類和N類機動車輛。
第三條本技術政策的適用范圍,包括在我國境內銷售、注冊的新車型的設計、生產,以及在用汽車的維修、保養、報廢拆解和再利用等環節。
第四條要綜合考慮汽車產品生產、維修、拆解等環節的材料再利用,鼓勵汽車制造過程中使用可再生材料,鼓勵維修時使用再利用零部件,提高材料的循環利用率,節約資源和有效利用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第五條汽車的回收利用率,是指報廢汽車零部件及材料的再利用和能量再生比率,通常以可回收利用材料占汽車整備質量的百分比衡量。
回收利用率參見《道路車輛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計算方法》(GB/T19515-2004/ISO22628:2002)等有關標準。
第六條國家逐步將汽車回收利用率指標納入汽車產品市場準入許可管理體系。
第七條加強汽車生產者責任的管理,在汽車生產、使用、報廢回收等環節建立起以汽車生產企業為主導的完善的管理體系。
第八條政府主管部門將適時制定、修訂配套政策、標準,加強指導和監督管理,引導我國汽車產業根據科學發展觀,制定科學有效的發展規劃,促進材料的高效利用,降低能耗。
建立報廢汽車材料、物質的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促進汽車廢物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降低直至消除廢物的危害性,不斷完善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利用體系。2012年左右,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回收利用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中長期戰略目標和分階段推進計劃。
第九條國家對從事報廢汽車處理業務的企業實行核準管理制度,從事收集、拆解、利用、處置報廢汽車的單位,必須申請領取許可證。禁止無許可證從事報廢汽車收集、拆解、利用、處置活動。
第十條汽車產業鏈各環節要加強開發、應用新技術、新設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實施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力爭在2017年左右使在我國生產、銷售的汽車整車產品的可回收利用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第一階段目標:2010年起,所有國產及進口的M2類和M3類、N2類和N3類車輛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85%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0%;所有國產及進口的M1類N1類車輛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80%,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75%;同時,除含鉛合金、蓄電池、鍍鉛、鍍鉻、添加劑(穩定劑)、燈用水銀外,限制使用鉛、汞、鎘及六價鉻。
自2008年起,汽車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要開始進行汽車的可回收利用率的登記備案工作,為實施階段性目標作準備。
第二階段目標:2012年起,所有國產及進口汽車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90%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0%。
第三階段目標:2017年起,所有國產及進口汽車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95%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5%。
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摩托車以及掛車等車輛,也應參考M類和N類機動車比照執行,具體目標及實施日期另行確定。
汽車生產、使用、報廢各環節應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產生的廢物的處理和處置要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及相關政策法規要求,減少直至避免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損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交通事故鑒定費是不是保險公司出的
2021-01-23<交通事故篇> 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并存時,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賠償?(限江蘇范圍)
2020-12-19聯防隊員暴力拆遷還動手打人,暴力執法怎么處罰
2021-02-14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監護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6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2015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0-12-11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及其與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關系
2020-12-06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2-27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