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誘惑這么多,很多人一個把持不住就出軌了。因此現在很多夫妻都會在婚前簽訂協議,以此來約束對方,同時穩固婚姻關系。但是所謂的婚外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夫妻間忠誠協議有什么講究呢?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答。
婚外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一、夫妻相互忠實是道德義務而非法定義務。
《婚姻法》已將因嚴重違背夫妻忠誠義務,對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情形作了明確而具體的列舉,即: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除此之外的不忠實,是輕微的不忠實,屬于道德的調整范圍,而不屬于法律的調整范圍。
二、情感協議侵犯人身自由的權利。
人身自由是法定權利而不是約定權利。通過約定的方式來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違反了《憲法》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規定。假如約定“不準單獨和異性約會”、“不準藏私房錢”、“不準欺騙對方”,是婚姻的一種完美狀態,如果真能做到約定內容,人就如同生活在真空中,這在現實社會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三、如果賦予“情感協議”以法律效力,那么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婚姻關系也已變質
變成一種感情與金錢等價交換的商品。金錢補償情感的結果,只能使情感在人們的社會觀念中進一步貶值,因為情感正在離開人們的內心體驗而向金錢靠攏。婚內情感協議旨在通過外力維系情感,本身就違背了情感的真諦與價值所在。因失去感情而痛苦,本來就是人類正常情感的經歷,法律對此不能救濟,也不必救濟。當法律深深介入感情時,人類可能失掉更多真實而多彩的生活。法律要尊重情感,就不能把情感作為法律規范的對象,所以,法律只須保護婚姻,而不必保護兩性之間的情感。
四、婚內情感協議訂立時的自愿與一般合同訂立時的自愿是大不相同的
以婚內情感協議出于雙方自愿來作為強制執行的根據,是基于表面現象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簡單結論。當事人拿到法庭上的協議,很可能是當初喜怒哀樂之下的游戲之作,是一種情緒化的產物。所以,婚內情感協議的訂立與履行,應屬于外人難以理清的家務事范疇,當事人對此是否當真姑且不論,但作為公權力的法律不應涉足個人私生活過深,否則對道德的功能大有弱化之嫌疑。
分手費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并非法律概念,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來支持。雖然分手費不受法律保護,但如果另一方自愿支付這筆費用,且不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則無論這筆自愿支付的費用是稱為分手費還是青春損失費法律都不禁止。而且如果已經自愿支付了,也不能以不受法律保護為由要求返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違約金上限
2020-12-31醫療器械事故打官司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要做什么
2021-03-02買到過期食品怎么賠償
2021-01-30執行排除妨害糾紛有哪些難點
2021-01-13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對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設立保險公司申請的期限是如何的
2021-01-14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都有哪些
2021-01-21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哪些人不享受動遷安置
2021-03-11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