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對訴訟時效作出了一般規定,即一般的時效都為2年,但法律另外有規定的除外,而訴訟時效期間則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但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了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雖然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但并不是一切請求權均適用訴訟時效。實踐中,有一些請求權,如追索撫養費的權利,依其性質是不能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基于血親關系,根據當事人之間的特殊身份來決定的。雖然請求給付撫養費會涉及一定的財產性權益,但其主要還是一種身份利益,故一般離婚后子女請求父母給付撫養費,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此外,《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由此確定了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關系是基于雙方的血緣關系而來,即使父母離婚,也不能免除這種義務。父母離異后,無論子女歸誰撫養,父母雙方對子女仍負有撫養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所以,只要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身份關系沒有消滅,未成年子女就具備請求支付撫養費的權利,負有撫養義務的被請求人就應該履行給付撫養費義務。
如果子女已經能獨立生活,則應予免除了父母的給付撫養費義務,子女的撫養費請求權應歸于消滅。撫養費給付的前提是子女有需要撫養的情節存在,給付撫養費主要是為了實現子女的正常成長,但子女已經成年能夠獨立生活了,這不再存在這種需要。子女無權再對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撫養費進行追償,這也從反面反映出了撫養費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身份性利益,而不僅僅是一種財產性權益。
訴訟時效的目的在于督促人們及時行使權利,使權利義務能夠得到及時的明確,促進社會的快速、有序發展。如果是離異父母為了規避支付撫養費而故意采取躲避、藏匿、拒絕履行義務的行為,導致子女無法實現自己的權利的,不能以兩年訴訟時效來對子女的追索撫養費的請求權進行抗辯,只要子女尚未成年,父母此前所欠下的撫養費就應當一并予以給付。這才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以及促進整個社會道德的進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聘員無固定期限如何賠償
2020-11-15企業工齡工資能取消嗎
2020-12-27董事會成員由誰任命
2020-12-08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在國外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1-01-03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