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貝卡利亞1764年在其著名的《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首倡廢除死刑以來,在該問題上的爭論一直歷久不息。隨著人類文明和理論的發展,二戰后對人權狀況重新審視的熱潮再一次喚起國際社會對以剝奪生命為內容的死刑的廣泛關注廢除死刑的運動與人權運動密不可分.本文以國際人權法為主要視角,考察和總結了幾十年來國際法在死刑問題上的發展歷史與趨勢,結合國際司法機構的相關實踐,對我國的相關刑事立法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真正實現和落實一系列人權公約所孜孜以求的人的固有尊嚴和權利與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二、國際人權法對死刑的基本態度:從限制到廢除死刑
1、相關國際人權文件
(1)一般性國際文件中的重要規定現代取消死刑運動肇始于《世界人權宣言》。宣言在其第三條莊嚴宣告: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但由于當時兩大剛畢,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中仍保留死刑,宣言并未堂而皇之地提出廢除死刑,但其隱含的目的無疑是最終消滅死刑,保障人的固有生命權.
18年后,聯合國大會全票通過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第6條第2款明確規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判處死刑只能是作為對最嚴重的罪行的懲罰,第6款又言:本公約的任何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的任何部分來推遲或阻止死刑的廢除。
公約是對人權宣言精神的一秉繼承和發展,闡明了兩個關鍵概念:一是,死刑,盡管沒被禁止,但只能適用于最嚴重的罪行;二是,嚴禁任意剝奪人的生命,廢除死刑是國際人權法的目標.
伴隨著人類文明、刑法理論和各國實踐的發展,其它一些較具體的國際文件也紛紛在其規制范圍內對此作進一步的規定。如近年來影響最為廣泛的、加入國眾多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也禁止對未成年人適用死刑。其第37條第1款明文規定:對未滿18歲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死刑或無釋放可能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運營行政處罰后多久可以訴訟
2021-02-01涉外結婚證公證必須雙方嗎
2020-11-13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監獄假釋以后多久出獄
2020-11-17離婚財產如何分配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1-02-01拆借資金借據
2021-01-02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二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