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刑復核的目的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設計中,死刑復核是兩審終審制度之外的一種特殊程序。說它特殊,就特殊在它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審級,不開庭審理,但卻可以改變一審或二審的刑事裁判。死刑復核程序是對沒有死刑決定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死刑裁判,由上一級審判機關進行復審核準的審判程序,其目的是從事實和法律上監督死刑案件的審判質量,并從訴訟程序上保證統一適用刑法規定的死刑[①],以貫徹“堅持少殺,嚴禁濫殺,防止錯殺,可殺可不殺的不殺”的刑事政策。
但是,現行的死刑復核的制度設計卻未必能把好最后一關。我國的死刑復核程序實質上還不是一種真正的訴訟程序,而是上級法院進行的一種內部復查程序,所以它不考慮甚至排斥控辯雙方的參與,不認可控辯雙方的訴訟權利。用死刑復核程序攔截冤假錯案,通過死刑復核程序來防止錯殺、濫殺,只是立法上的一個良好愿望。
二、死刑復核制度存在的問題
死刑是剝奪一個人的生命的刑罰,是所有刑罰中最嚴厲的。生命無價,人死不可復生,死刑一旦被錯誤執行,不管用怎樣的代價,都不可能彌補。死刑復核制度是為了避免錯殺,曾經起到過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死刑復核在實踐中的秘密性和單方性是制度設計本身造成的,使得死刑復核程序難以從根本上避免錯殺。
法律規范籠統粗糙的問題
我國從建國初期到現在為止頒布的刑事法律規范,關于死刑復核制度的條文、規定寥寥可數。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只有199條至202條區區4個條文,《刑法》只有第48條第二款1個條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只有第274條至287條共計14個條文。在死刑復核制度中,沒有任何有關被告人、辯護人和公訴人參與或行使程序權利的只言片語,全部是上下級法院之間內部怎么劃分死刑審判權與核準權的規定。從建國之初到2006年最高院收回死刑復核權,法律經過多次修改,均沒有賦予被告人被送入鬼門關之前的最后一道關口的程序權利。依筆者之見,這可能是政治意識形態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影響所致。在我們至今還耳熟能詳的政治話語中,刑事犯罪分子是人民的敵人,法院是維護人民利益并代表人民意志的審判機關,我們必須相信法院并接受法院的裁判。于是乎,根據這種政治價值取向設計的死刑復核制度,就忽視了程序規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理論研究不足,立法粗糙。刑事案件包括死刑案件的二審可以不開庭審理的相關規定充分的體現了意識形態對刑事立法的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保險代理人該怎么應對保險糾紛
2021-02-20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2021-01-22中國的土地出讓使用年限分別有哪幾種
2021-03-09預付土地出讓金該進的科目是什么
2020-11-10土地流轉合同中附著物包括哪些
2020-12-07土地流轉時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是指什么意思
2020-12-23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土地流轉問題
2020-11-19模擬拆遷簽約率達到多少比例就可以正式拆遷
2021-02-18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