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賠償適用情形
根據行政侵權行為侵犯的客體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賠償分為侵犯人身權的賠償和侵犯財產權的賠償。
(一)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以歐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歐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二)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4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2、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3、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4、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是指《國家賠償法》第4條前3款規定的行為以外的行政違法行為,例如:
1、行政機關對公務員作出的獎懲任免決定違法,從而損害了該公務員的財產權益;
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企業、農村承包經營戶的經營自主權造成財產權益損害;
3、行政機關違法發放許可證,造成申請人之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權益損害的;
4、行政不作為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權益損害的。
二、行政賠償的主體是什么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主體往往具體化為有關的行政人員。沒有行政主體,就不能構成行政賠償。司法機關作為司法權主體,行政機關作為機關法人、行政人員作為公民等而引起的賠償,都不是行政賠償。
只有行政行為,即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執行公務的行為,才能構成行政賠償。非行政行為,如立法機關的立法行為、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行政機關的民事行為及行政人員的個人行為等,均不能構成行政賠償。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行政賠償適用情形”所進行的解答,根據以上內容可知,根據行政侵權行為侵犯的客體的不同,可以把行政賠償分為侵犯人身權的賠償和侵犯財產權的賠償。如果您還有更復雜的法律問題,律霸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2-18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關于機動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01土地轉讓未經過村委會合同有效嗎
2021-01-24土地流轉政策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