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義
法律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體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
法律詳細地規定了人們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人們只有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辦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一旦違反它,觸犯它,將給自己帶來不利后果。在我國,法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規章;
7、國際條約。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商法、訴訟法等部門法比較齊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框架。
合法、違法與犯罪
我們按照法律規定辦事,就是行為合法,是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的。
違法是因過錯而違反法律的規定的行為,是國家禁止或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的。違法包括一般違法和嚴重違法。一般違法是違反民事、行政法律的行為,給社會造成的危害較輕,所以相應承擔的責任也一般是經濟、民事或行政的責任。而嚴重違法也就是俗稱的犯罪,是違法當中最嚴重的一種,但不是所有違法都是犯罪,犯罪是違反刑法的,給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因而要承擔相應刑事懲罰的行為。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是行為人因違反法律而應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責任。按違法行為的性質和違法程度,法律責任可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違憲責任。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懲罰、補償和強制三種。
法律制裁即懲罰,具體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違憲制裁。
二、公民應掌握的主要法律簡介
(一)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
1、憲法的地位和內容
憲法是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稱為“法律的法律”。
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凡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外,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5)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和取得賠償權。
(6)社會經濟權利。它包括公民的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獲得物質幫助權、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權等。
(7)教育、科學、文化的權利和自由。這就是說,公民有受教育權和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8)婦女、婚姻、家庭、母親、兒童和老人的權益受國家的保護。
(9)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公民必須履行以下基本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反對任何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護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護性約束是否屬于強制措施
2021-01-04個人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保護期限
2021-03-21如何辦理提前解除抵押合同
2021-03-03沒離婚不讓看孩子違法嗎
2020-11-15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理賠案件有哪些環節
2021-01-21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