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監護權變更程序是如何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精神病人如何設定監護人
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可以變更。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批準征用土地罪構成要件及處罰
2020-12-11債務人失蹤該怎么處理
2020-11-09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
2020-12-09監護人無法履行責任的條件怎么認定
2021-01-14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虛假離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7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管理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機構是哪個
2021-03-03公眾責任險的作用有哪些呢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