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監護人不履行職責,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怎么確定法定監護人的范圍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侵犯了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話,那么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并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售土地使用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1-08中小企業的合同風險有哪些
2021-03-17車禍傷殘鑒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2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環境污染造成損害該如何承擔責任
2021-01-22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全車盜搶險保險公司免責的情形
2020-11-23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