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監護人
被監護人是指中國法律規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侵權訴訟中,被監護人侵權訴訟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類,其特殊之處在于不法加害行為的主體雖是被監護人,但其侵權行為的賠償責任卻一般由監護人承擔。在這類侵權訴訟中,監護人的訴訟地位如何界定。中國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也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應將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一起列為侵權訴訟的被告;另一種觀點認為,僅列不法加害行為的實施者即被監護人為被告,而監護人則以被監護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從訴訟結果來看,以上的兩種觀點在判決結果上似乎區別不大,因為一旦法院認定侵權事實成立,都會判令由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然而,這樣的“殊途同歸”并不能掩蓋這兩種觀點之間的矛盾。
監護人的義務包括以下內容:首先,監護人的職責就是要保護被監護人的生命健康不受侵犯;撫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教育;在被監護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因此,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是監護人的法定義務和職責。其次,監護人有義務對子女進行管理和教育,并對其民事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有義務配合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監護人進行教育;有義務配合學校對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有義務教育子女不單獨外出,不做有危險的活動,如游泳、滑冰、爬山等;有義務將子女的身體異常情況和不正常情緒通報學校,避免發生意外;有義務做好子女在脫離學校和家庭期間,如上學、放學路上和節假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義務檢查子女是否帶有可能造成他人危險或生命安全的物品;有義務教育子女遵守學校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培養他們從小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有義務做好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制止、糾正子女可能會引發人身傷害的想法、做法和習慣。按照《民法通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如果未成年人沒有父母或者父母喪失了監護能力,要依法明確其他有監護能力和監護系件的人承擔監護責任,監護人員負有保護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義務。
小編提醒您,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發生后交警隊認定期限
2021-01-07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合同甲方乙方如何確定
2020-12-30哪些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
2021-02-15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21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1-01-10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