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歇性精神病人辯護權有沒有?
是有的;
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這種辯護權的設立和行使,其任務和目的是為了反駁控訴,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見,論證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或者應當從輕、減輕、免除處罰。
二、間歇性精神病人時候承擔法律責任
被鑒定人實施危害行為時,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間歇性精神病人表現的特點是:精神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頭腦是清醒的,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發病的時候,就喪失了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處于間斷性發作的狀態。
基于間歇性精神病人的這一特點,刑法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為這時他具有與正常人同樣的行為能力;而在其發病期間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時候是處于精神正常狀態還是處于精神病發病狀態,也必須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鑒定。
三、對刑事案件被鑒定人行為能力的評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訴訟權利的,為無訴訟能力。
2、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等提供不符合事實的證言,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缺乏對客觀事實的理解力或判斷力的,為無作證能力。
3、被鑒定人是女性,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在她的性不可侵犯權遭到侵害時,對自身所受的侵害或嚴重后果缺乏實質理解能力的,為無自我防衛能力。
4、被鑒定人在服刑、勞動教養或者被裁決受治安處罰中,經鑒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嚴重的精神活動障礙,致使其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為無服刑、受勞動教養能力或者無受處罰能力。
相關的間歇性精神病人如一旦查實,這類人員的判罰應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進行辦理。減輕這類人員的處罰,相關的辯護者應積極的上報這類這類證據。證實這類人員的實際病情,我國的司法部門進行相關的案件辦理。
對方精神病離婚訴訟是否允許?
可以跟精神病人協議離婚嗎
起訴離婚一方有精神病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肇事致死還賠錢嗎
2020-11-13要約人未確定承諾期限如何處理
2020-11-09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結果幾天出來
2021-02-12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人身意外險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0-11-13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