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調解后可以抗訴嗎?
刑事案件調解后可以抗訴,新《民事訴訟法》第208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并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根據上述條款,對調解書的監督也正式納入人民檢察院民事抗訴的范圍。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行法律監督的重要形式??乖V分為依上訴程序和依審判監督程序兩種提出方式。對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同級人民檢察院可在抗訴期限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時可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人民法院應依法再審。再審時,人民檢察院應派員出庭。
二、關于民事抗訴的范圍
必須明確的是,民事檢察監督應當主要是“事后監督”,即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而不是“事前監督”、“事中監督”或者“全程監督”。一般來說,下列情況不屬于檢察院民事抗訴的范圍:
第一,純人身關系的裁決,如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客觀上已經無法進行糾正,但是因解除婚姻而導致的夫妻財產分割糾紛仍可提起抗訴。
第二,如上所述,對于生效的民事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抗訴;但“違反自愿原則、協議書內容違法”的,不可以抗訴。
第三,當事人對可以上訴的一審判決、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沒有正當理由說明未提出上訴的,不可以提起抗訴。以此督促當事人應當積極尋求法院處理糾紛,只有窮盡法院處理渠道,才可依法申請檢察院抗訴。
第四,對法院訴訟前或訴訟中作出的裁定,如訴前保全、先予執行等,雖一經作出就產生法律效力,但并不是最終裁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復議等方式予以解決,故對上述生效裁定,檢察院不予抗訴。
刑事案件在調解后,當事人對調解結果有異議的,或者認定調解結果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抗訴。但是法律上也規定了抗訴的條件,另外當事人還應當向檢察院說明抗訴的理由和提交相關證據,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調解結果進行認定,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
小額民事訴訟可否抗訴
被害人刑事抗訴不成功怎么辦
抗訴案件的辦案時限有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0-12-04網絡造謠需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05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怎么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
2021-01-31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父母如何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
2021-03-23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