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07年9月,甲到乙辦的小超市購物,與乙發生爭執,遂打電話讓被保險人朱某叫人來“教訓”乙。朱某即叫了另外3人,伙同其他共計11人來找乙,并與乙發生沖突。乙持事先準備好的尖刀刺中朱某等人,造成朱某等2人死亡。后經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對甲、乙等主要參與人均判處了刑罰。 刑事案件宣判后,朱某之妻作為受害人家屬,因未能獲得刑事附帶民事賠償,遂以受益人身份向某人壽保險公司提出索賠,遭到拒絕后,向法院提起了訴訟。二、庭審觀點 原告方的主要理由是:1、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死亡,保險公司應當依保險合同理賠。因被保險人的死亡結果,對其本人來說,顯屬意料之外。2、被保險人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保險公司不能以犯罪行為作為免責事由。 被告方的主要理由是:1、刑事判決書中事實認定部分已確認被保險人在犯罪過程中起積極、主要作用;“本院認為”部分將乙的行為定性為防衛過當,甲為尋釁滋事。2、保險合同和保險法都將“故意犯罪”作為保險公司免責的情形。被告拒賠是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
辦案思路及心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本案被保險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列為“被害人”,并未受到刑事追訴且確定為有罪。那么,未經審判的被保險人,當然就不能實施“故意犯罪”行為了。這不僅是原告律師提出的最主要觀點,甚至連主審法官也表現得極為認同。經過認真分析,上述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第一,刑事訴訟法第12條所稱的“有罪”,是指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依刑事法律應當受到懲罰,也就是通常所稱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懲罰性”。只有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確定其“有罪”。第二,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顯然,行為人未死亡,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也就是確定其“有罪”的前提條件,因為死者無法承擔刑事責任,追訴已無必要。但是,是否不追究其刑事責任就意味著行為人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呢?能否承擔刑事責任、是否受到刑事追訴,顯然都不能改變行為的性質。第三,保險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導致其自身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從字面上理解,這里所表述的是被保險人的一種行為(故意犯罪)引起的兩種結果(自身傷殘、死亡),保險人均免責的情形。我們注意到,該條的假定條件是“故意犯罪”,卻有“引起自身死亡”的結果產生。如果依刑事訴訟法的理解,就會產生邏輯上的矛盾,因為死亡的人是不能被追訴的,也就不能被確定為有罪,談不上“故意犯罪”。所以,這里的“故意犯罪”不是刑事訴訟法上具有刑事責任承擔意義的“犯罪”,而是指行為的性質屬于“犯罪”,即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只是因行為人死亡,不具有“應受刑事懲罰性”而已。綜上,刑事訴訟法所稱的“犯罪”和“有罪”,是從責任承擔的角度表述的,而保險法中所稱的“犯罪”是從行為性質角度表述的,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對本案法律問題的考量 本案被保險人朱某作為尋釁滋事犯罪的主要糾集者和實施者,對乙構成了嚴重的人身威脅,引起乙的正當防衛,最終造成自身死亡的后果。其行為顯然已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亦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只因朱某在毆斗中已死亡,在刑事審判中被列為被害人,并未受到刑事追訴,亦未確定其有罪;但這并不能改變其行為的犯罪性質。其行為是不是犯罪行為,不是以法院的判決為依據,而是以行為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來衡量。 還有一個在法庭上爭議頗多的問題,原告方認為,對任何人、任何行為,要確定其有罪或者屬于犯罪行為,必須要經過法院審理,其他任何個人和組織均無權確認。這似乎又陷入了一個邏輯悖論:法院進行審查的前提是行為人是刑事被告,而行為人已死亡,不可能成為刑事被告人;不能成為刑事被告人,其行為也就不能被確定為犯罪行為,結果保險人還是不能適用保險法第67條免責。其實這問題非常簡單,受理本保險合同糾紛案的法院就有權力也有義務進行審查。審查的事實依據是生效的刑事判決書,法律依據是刑事法律規范。
裁判結果
兩個多小時的舌戰,既要對抗原告律師,又要說服主審法官,還要應付原告的謾罵和人身攻擊。最后結果還算令人滿意——幾天后,收到法院的裁定,原告已撤回起訴。但對本案的思考尚未完結,這種民刑交織的案件數不勝數,律師要從容應對并非易事。筆者將以上心得輯錄于此,拋磚引玉,望諸同仁批評指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手術可以非直系親屬簽字嗎
2021-01-15股東投資未到位應如何處理
2021-01-27酒后駕車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1-01-03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結婚自由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0-12-21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保險法司法解釋(一)內容有哪些
2020-12-17戶主為國家干部戶主代表全家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1-26國有土地出讓需要征地補償嗎
2021-02-05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