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2008年,楊-生與張女士登記結婚,婚后楊-生經查患有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導致先天無精無法生育,于是兩人決定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生育孩子。
2011年,張女士成功生下一個男孩,可孩子的出生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更多的歡樂。由于雙方家庭條件懸殊,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婚后雙方常因瑣事爭吵,愈演愈烈,雙方都有意離婚,卻都要爭奪孩子的撫養權。楊-生愿意給付張女士20萬元的補償以求其讓步,但張女士堅持要求孩子隨她生活。
去年3月,張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并要求孩子的撫養權。
法官說法:
針對“孩子是通過人工授精方式所生育”的這一特殊性,承辦法官對整個案子進行了周全地考慮。這個孩子現在還不滿兩周歲,平時日常的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由張女士一手負責,因此如果按照現有法律判決,張女士將更有可能獲得孩子的撫養權。
不過,由于這個孩子是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所生育,與楊-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如果把孩子判給張女士,楊-生雖然還是孩子法律意義上的父親,但受中國人的傳統倫理影響,楊-生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再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可能再也難以得到真正的父愛了。此外,張女士住在郊區農村,無法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提供較為便利的條件,男女雙方在其他經濟條件上相差也較為懸殊,孩子跟著楊-生,將能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
法官以“最大程度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辦案原則與目標,并試圖通過調解的方式解決這起糾紛。
法院認為,楊-生之所以如此渴望這個孩子的撫養權,是因為他沒有生育能力,這個孩子可能就是他這一輩子惟一的“孩子”了。而且這個孩子是通過精子庫的精子人工授精所生,沒有了所謂的“血濃于水”的血緣支撐,他非常擔心“如果孩子不是從小跟我在一起生活,等孩子將來長大了是不會和我親的”。而張女士不同意將孩子的撫養權交給楊-生,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初為人母,且夫妻感情的不順使得這個孩子成為了她全部的生活寄托;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覺得孩子總歸跟楊-生沒有血緣關系,怕今后楊-生不會全心地對孩子好。
在把握雙方的心理之后,法官建議“父母雙方輪流撫養”的調解方案,并將調解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張女士身上。
近日,張女士與楊-生達成調解協議,孩子在3周歲之前隨張女士生活,在3歲至10歲期間,隨楊-生共同生活,兩段期間的基本生活費由男女雙方各自負擔。而之后,孩子隨哪方共同生活,屆時再由雙方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個人意愿及雙方的撫養能力另行協商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與寡婦同居算違法嗎
2021-03-23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房產抵押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08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車禍二級傷殘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0-12-04反擔保合同的要點是什么
2020-11-21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