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訴訟中,對原告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但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一般是十八歲以下)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比如間歇性精神病人),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與訴訟。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第一,必須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二,必須有明確的被告,應當指明哪個或者哪些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第三,必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要向人民法院提出具體的權利主張及其初步的理由和根據;第四,起訴的案件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流程
一、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訴訟立案流程二、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2、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債權文書(借條、欠條等)、收發貨憑證、往來信函等。
三、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證據經法院承辦人核對后,由承辦人在證據清單上簽字蓋章,一份交當事人,一份備案。
四、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后,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準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六、立案手續后,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并于結案后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離婚要怎么應訴
2021-03-04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怎么認定
2021-01-2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交通事故保險如何索賠
2020-12-29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冒領低保金多少付刑事責任
2021-02-10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和房產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單位集資房什么時候能上市買賣
2021-03-23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土地出讓金與劃拔價什么區別
2021-01-07土地轉讓形式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