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逃逸如何處罰?
1、《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立案標準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⒈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應當予以立案,不需要達到輕傷以上標準。
三、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如果說未成年人觸犯了故意傷害罪后,但是被害人有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具有坦白認罪情節、犯罪當事人有自首立功情節以及犯罪后積極搶救被害人的情況下也是屬于罪輕情節的,那么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罰和量刑時也是會按照既遂標準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
故意傷害罪如何賠償
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輕傷怎么處罰
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算是屬于行政處罰嗎
2020-12-30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限制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14股東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0買房網簽后又被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2021-02-05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可以代位參與繼承嗎
2021-01-25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幫助別人騙保險如何定罪
2020-12-0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賠款準備金 ClaimReserve
2020-11-28耕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16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