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新泰市律師 什邡市律師 富蘊縣律師 泗水縣律師 定南縣律師 武岡市律師 泗陽縣律師
不當得利屬于民法規定中的特殊制度,其存在是同時具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基礎的。但民法中的專有名詞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不過筆者認為,司法實踐中,當事人更應當多多了解民事訴訟法中對不當得利的認定情況。
一、因“事件”取得不當得利的情況。
舉例說明:因售貨員誤算少收價款,使買受人取得利益而使商店受損失的,也構成不當得利。在本案例中,顧客是因為售貨員的誤算這一事件取得不當利益,顧客并沒有通過自己實施某種行為而取得該利益,故這個案例說明,不當得利可以通過事件取得。
二、因“行為”取得不當得利的情況。
在以“行為”取得不當得利的情況中,有些情況是以“事件”開頭,最終以“行為”取得不當得利;有些情況是單純以“行為”取得不當得利。在這些“行為”中,多數以不作為的形式出現,但也有少數以主動作為的形式出現的。
三、在合同糾紛中,同樣存在不當得利的情況。
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出現,這時的不當得利與違約責任發生競合。通常表現為三種情況: 1、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等不按照合同中的約定方式去使用財產,而采用其他不正當的方式使用該財產,從而獲得不當利益,并導致合同另一方財產受到損失。此時該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既構成違約,同時又獲得了不當利益,構成不當得利。 2、承租人、借用人在合同期滿后,不按期歸還標的物,繼續占有使用標的物,不管其是否獲得了實際利益,都因其未交付租金或使用費而使用他人財產而構成不當得利。 3、合同無效、被撤銷、解除后,一方因該合同取得對方的財產應返還而未能在合理期限內返還或不返還的,因為在合同關系的無效、撤銷、解除后,依據該合同取得對方的財產的當事人,已無法律根據繼續對其實施占有使用,則應依不當得利的規定返還。
在前面三種情況中,第1種情況屬主動作為方式構成獲得不當得利的情況;第2、3種情況屬以不作為方式構成不當得利的情況。
以上的三種大情況,已是不當得利法律規定中的多數情況,讀者除認真閱讀外,也可多多思考若在司法實踐中遭遇,通過理解以上情況,再結合民事訴訟法中對不當得利具體規定,保護自己最大的權益。但是不當得利畢竟是民法領域的專業名詞,若是當事人涉及權益數額較大,小編建議咨詢專業的律師以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
2020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修改的內容有哪些?
關于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審計報告錯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1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企業債權人可以申請企業破產嗎
2021-03-08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