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故意殺人罪首先是出于故意的行為,而且目的是殺死對方。在期間所采用的手段是比較惡劣的,故意殺人這種情況并不全是判除死刑,這個需要根據作案的手法來確定。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入刑了嗎
2020-11-28經營醫用酒精需要什么許可證
2020-12-19經濟補償金計算的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14欠錢被仲裁了怎么辦
2021-03-07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果有異議具體采取哪種方法來處理
2021-02-14新增固定資產價值如何確定
2021-01-19軍人離婚應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辭退職工的要求是什么
2021-01-24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