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人致人死亡判刑標準是怎樣的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應當立案。故意傷害他人,只有達到法定的輕傷,重傷標準時,才構成故意傷害罪,予以立案。也就是說,對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情形是包含在故意傷害罪當中的,此時由于已經造成了人員的死亡,當然是要按照故意傷害罪當中關于致人死亡的情形量刑處罰。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故意殺人的區別
1、作案工具。槍械、刀具顯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險性,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槍械、刀具對一個人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險性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2、打擊部位。要害部位顯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兇器對一個人要害部位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打擊部位是否屬于要害部位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3、案發起因。起因往往影響到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動機,雙方存在深仇大恨還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殺人動機。
4、行為是否有節制。行為人實施的侵害行為,是無限度的攻擊打擊,還是有限度的打擊,這對于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很大作用,后者往往只是一種傷害的故意。
5、是否憑借一定的條件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憑借一定條件或者采取一定保護措施的,主觀上一般沒有殺人的故意。
6、兩人事發前的關系。關系親密或者初次相識的,一般存在故意殺人動機的可能性比雙方積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實施積極救助行為。實施行為后,行為人對被害人進行盡力救助的,這種情況故意傷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為人的供述。行為人到案后的供述,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的。
以上8個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認定行為人在實施侵害行為時候主觀故意的內容,但是不能夠僅僅機械的根據某一點來認定,必須綜合考慮案件的具體情況,分析各個方面;同時,在對具體行為定性的時候,必須拋棄客觀歸罪的做法,必須做到主客觀相一致,以免定性錯誤。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文件不能修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7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交通事故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3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被燙傷意外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2-21保險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21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如何認定保險責任
2020-12-09公房交了土地出讓金還是公房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