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下輕傷可調解嗎
輕傷已經觸犯刑法,要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民事部分可以調解,賠償及時可以減免刑期,甚至給與緩刑或管制的處罰。
故意傷害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規定,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故意傷害罪雖然有3個幅度的法定刑,但不可能將同種數罪作為法定刑升格的情節,如果按一罪論處,難以實現罪刑相適應。
量刑標準
刑法第234條、第238條、第247條、第248條、第289條、第292條、第333條的規定,對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的,刑訊逼供或暴力取證致人傷殘的,虐待被監管人致人傷殘的,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的,聚眾斗毆致人重傷的,非法組織或強迫他人出賣血液造成傷害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些規定屬于擬制規定,而非注意規定。
(一)犯故意傷害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備注: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的,免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1]?。
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八條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監管人員指使被監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三百三十三條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三年以下的輕傷是可以進行調解的,但是能夠調解的是民事部分,刑事責任還是要承擔的,但是如果進行調解了就意味著對方已經諒解了,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己表現比較好的話,是可以判處緩刑的,以上就是相關回答,如果有其他法律問題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及定金罰則
2020-12-01高空拋物判多久
2021-01-06北京債權債務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04商務合同談判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6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有哪些范圍
2020-12-15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各級法院級別管轄范圍
2020-12-24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法人在公司賬戶銀行開戶就可以直接取錢嗎
2021-02-16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