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是否有回避的情形?
律師有回避的情形。
《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可以申請回避的三種情形: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本案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單獨請求權第三人和無單獨請求權第三人。
當事人是實體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只能以當事人的身份參加訴訟,而不能以當事人的辦案人員的雙重身份出現,所以必須回避。
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是指本案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而且,客觀上還存在著其本身與案件存在某種事實上的利害關系,因此必須回避。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即案件的處理結果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審判人員自身的利益。
這種利害, 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可能是事實上的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
其他關系,指除以上關系以外的其他關系。
作為一名律師不僅僅需要過強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更加靠譜的人格品行和行業素養,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更多業務的往來。我們在聘請律師為自己辯護時,也要選擇更專業和可靠的律師,保證自身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維護和獲取,加快處理事情的速度。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醫療糾紛訴訟怎么請求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9撫養費新規付到多少歲
2020-11-26掃黑辦尋釁滋事罪最輕怎么判
2021-02-03企業跨國并購有什么類型
2020-11-24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可以制作什么信息
2021-03-01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反擔保抵押物能否辦理注銷手續
2021-01-24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