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院聘用書記員做律師是否要回避?
有回避的限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從人民法院離任后,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所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本條所規定的離任,包括退休、調離、解聘、辭職、辭退、開除等離開法院工作崗位的情形。本條所規定的原任職法院,包括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曾任職的所有法院。
二、《律師執業行為規范》
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回避制度在我國法律上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其目的在于保證司法的正義,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行為需要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回避的,可以向法院申請鑒定,并由檢察機關根據實際的審查起訴情況來進行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28污染致樹木死亡如何處罰
2020-11-30已婚男人婚外生子違法嗎
2021-01-01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價多少
2020-12-23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