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不授予專利
一、民事訴訟中適用于回避的情形是什么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民事訴訟程序中回避的法定情形如下: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 1 )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 2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 3 )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 ;
( 4 )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 5 )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 1 )未經批準 ,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 2 )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 3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 ,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
( 4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 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 5 )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二、民事訴訟適用回避的對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因此,民事訴訟中適用回避的對象就包括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回避制度,指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有法律規定的不宜參加審理的情形時,退出對某一案件審理或與審理有關的活動的制度。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章對回避制度作出了規定。設立回避制度,能確保審判的公正性。通過回避制度,能把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情形的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排除出審判的過程,以消除當事人的疑慮,保證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的公正性。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回避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如何保障老年人婚姻自主
2020-11-30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0-12-07轉讓土地使用手續審批程序是什么
2020-12-10